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訊:中國經濟在一個“穩”字下走過了2016年。2017年,隨著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要把穩字繼續寫好,仍要靠投資發力。“45萬億大放水”的謠傳被及時消解,但政府投資規模繼續增長基本不存疑問。
2017年,除了政府可能加大直接投入外,隨著模式的推廣、政策的完善,PPP有望發揮更大作用。全國累計入庫PPP項目數量超過萬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2萬億元。近幾年,PPP每年投資規模相比前一年幾乎都是翻番的增長,有機構預計2017年PPP項目落地規模可能達到兩三萬億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在加緊實施。2017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開展土壤污染詳查,分類制定實施治理措施。廣開治土資金來源一直是業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過程中也提出了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土壤污染防治。在已經落地的大量PPP項目中,并不乏較大規模的環保項目,然而其中土壤修復項目卻所占較少。
土壤修復為什么沒能跟上PPP大潮?
PPP是一種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形式。在我國,由于國企的積極參與,形成了有別于西方國家的特色,但政府這個重要要素是一樣的。因此,我國的土壤修復項目中,只有地方政府作業主的才有采取PPP模式的可能。
我國早期的土壤修復市場有著明顯的土地開發驅動特點,土壤修復項目往往出現在一些有潛在商業價值的土地收儲、招拍掛、用地類型變更等節點前后。在快速城鎮化的背景下,這些過程往往伴隨著土地價值的急劇上升和隨之而來的豐厚收入,土壤修復花費雖高也難與之相比。而修復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也完全愿意墊資修復。因此,地方政府幾乎不可能有意愿讓社會資本進入并與之分享日后的收益。
此外,與路橋建設、供水、水處理、固廢處置等領域不同,土壤修復并沒有實際的長期收益(至少目前的法律政策尚未給出模式)。這也不符合PPP“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且合作期長(如PPP示范項目原則上不低于10年)的特點??梢姡壳盀橹沟耐寥佬迯徒璨坏絇PP的東風并非偶然。
未來還有機會嗎?
我國在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設計方面是鼓勵創新和先行先試的。面對土壤修復資金難題,PPP作為重要的融資模式,還是得到了積極探索。比如湖南的岳塘模式,岳塘區竹埠港工業區污染治理完成后,將會被開發成生態新城,參與項目的各方將從治理土地增值收益中獲得回報。同樣是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土地增值收益,之所以能達成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或許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社會資本有了回報路徑。不同于土壤修復尚無成熟商業模式,可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讓社會資本看到了可行的商業模式。盡管回報可能不高,但PPP本就不是暴利,細水長流但穩定的收益也是不錯的選擇。
二是項目整體資金量更大。近日被媒體報道的湘潭岳塘竹埠港濱江商務區治理開發項目總投資規模約50億元。這樣的資金量使社會資本的參與更有必 要。
三是項目包含多領域的內容。以竹埠港項目為例,其工作包括土壤修復、市政道路建設、市政綠化景觀、公共建筑、土地整理等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分步開發等,非常需要多方合作。同時,PPP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特點又可以促使項目參與方更認真、踏實地做好工作,減少一錘子買賣的心理,對達成項目目標非常有利。
只要符合了以上三條,未來幾年土壤修復和PPP還是有機會聯姻的。土壤修復并非與PPP無緣,關鍵是要建章立制。做水處理和固廢處置也并非天然就適于PPP,而是有了比較完善的法律、政策和標準,才趕上了PPP這場東風。這恰恰是土壤修復目前所缺少的。只要責任機制、商業模式、標準、效果評價機制等重要的規則建立完善起來,土壤修復完全可以在PPP領域擁有廣闊的空間。